2021年,是光谷完成“十四五”开局的一年。东湖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400亿元,同比增长16.8%,占全市 GDP比重达到13.6%,连续4年居全市各区(开发区)之首;新增市场主体2.97万户,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100家,总数突破4200家。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沃土。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东湖高新区在吸纳人才的政策措施方面一直都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2月17日,武汉市政府发布《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针对“吸引聚集海内外一流创新人才”,光谷再放大招。“3551光谷人才计划”已在光谷成功实施多年,东湖高新区招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我们就已经实施了这个计划,是光谷人才政策的1.0版本。”“3551”原指在3年内,东湖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题,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企业为载体,在光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5大重点产业领域,引进和培养50名左右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1000名左右在新兴产业领域内从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创业的高层次人才。从2012年开始,“3551光谷人才计划”成为东湖高新区常态性引才政策,每年重点引进和培养掌握国际领先技术的领军人才、在新兴产业领域内从事科技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以及在金融财务、管理、中介服务领域从事创新创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去年7月27日,武汉东湖高新区人才政策3.0发布会公布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于推动人才创新创造支撑东湖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即“光谷人才11条”)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3551光谷人才计划”实施办法》,光谷人才计划进入“3.0时代”。3.0版本人才政策在引才、育才、留才、服才等方面非常多元化。比如推行注册制、积分制,推行人才综合量化评价;设立光谷“招贤榜”,“揭榜挂帅”式以能力论英雄,长期征集并发布光谷企业岗位需求,面向全球引进“揭榜者”;开展“以赛引才”,通过举办“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及国家、省部级创业赛事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活动,招引全球顶级创业项目,依托项目评价人才。第六届“中国光谷 3551 国际创业大赛”(武汉东湖高新区供图)今年1月19日,第六届“中国光谷 3551 国际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光谷举行。大赛总奖金池大幅扩大,从千万级跃升至亿级,除给予最高100万元大赛奖金,以及1000万“3551光谷人才计划”创业人才无偿资金配套支持外,还邀请全国顶级投资机构和投资人,与优质项目进行资本对接。本届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樊希安,是武汉科技大学博导,其团队研发的“微型半导体制冷芯片(Micro-TEC)”是5G通信光器件精准控温的唯一解决方案。樊希安说:“光谷产业链和人才优势明显,我们希望通过大赛,让项目在光谷落地扎根。”据数据统计,东湖高新区已累计有2905名“3551光谷人才计划”获得者。光谷成长性最好的瞪羚企业中,半数由“3551人才”创办或承担核心研发、管理;光谷登陆科创板的企业,九成为3551光谷人才计划企业。此次《方案》提到“鼓励东湖高新区科研人员在高校院所和企业之间双向流动”。这种模式,打破了人才流动的边界和身份属性,实现人才和创新资源自由融通。据了解,东湖高新区支持高校院所选聘100名高端人才担任光谷产业教授,支持重点企业、重大创新平台选聘100名高等院校、央属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担任光谷产业教授,每名光谷产业教授给予30万元资金支持,推动开展双向科技合作、联合培养人才。“这是对‘旋转门’制度的一个探索。”“旋转门”制度源于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学说,主要是指人才在政府、企业之间跨界穿梭任职、双向转换角色的机制。东湖高新区招才局相关负责人向支点财经记者介绍,“光谷产业教授支持双向流动,也就是企业的人才可以去高校,高校的人才可以去企业。依靠‘产学研用’合作项目、课题,高校、企业的科研人才通过兼职、挂靠、双跨的模式,跨界开展工作,让市场的需求、想法、资源和学校的科研资源双向流动起来。”“这个政策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作为一线科研工作者是受益者。”一年前受聘为光谷产业教授,任职于湖北光谷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双聘教授陶光明对记者如是说。光谷产业教授的“双跨”模式,对湖北实验室此类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育,是一种有效的助力。陶光明教授认为,“湖北实验室是一个新的探索,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平台,突出了需求导向。企业和高校各有优势,为强化企业创新和高校创新,国家大力推建国家实验室,就是为了化解创新和成果转化过程中发生的难题。科学的发展一方面要求精和深,另一方面又要解决综合性的问题,对广度上有要求,这必然需要聚集更多具有不同背景和不同技能的人才力量到同一个平台上。”去年5月,光谷合伙人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合伙人基金”)正式发布。该基金是由东湖高新区设立并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府引导基金,通过联合优质的市场化基金管理人,发起或参与设立覆盖东湖高新区重点发展产业的多只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吸引和服务“3551光谷人才”创办或工作的企业(以下简称“人才企业”)在高新区落户、成长。市场化基金总规模10亿元,新设基金募集到总规模的40%即可申报光谷合伙人基金出资。去年5月,光谷合伙人投资引导基金正式发布(东湖高新区供图)
合伙人基金有两大亮点:“返投”和“让利”。光谷合伙人基金明确将人才因素直接与对子基金返投要求和让利政策相挂钩,这种机制属全国首创。返投,是指地方政府出资到子基金,子基金承诺按一定倍数投到当地的项目。“这个基金最大的创新点就是‘人才返投’。”东湖高新区招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即对投资东湖高新区人才企业和初创期人才企业的子基金,分别给予1.2倍和1.5倍返投认定加权。对于推荐或引进的特别优秀的人才项目的子基金,东湖高新区除给予最高1亿元‘一事一议’支持外,还将给予子基金投资金额2.5倍返投认定加权。”举个例子,假设有一只1亿的基金,政府出资4000万,对机构有2倍返投要求时,机构投资东湖高新区人才企业的全部资金必须不少于8000万。如果机构投1000万到一家没有任何属性的企业,这家企业只是注册在东湖高新区内,按1倍加权认定,至少要投8家这样的企业,投资金额才能达到8000万。返投完成的情况,和让利直接挂钩,让利有两种方式,份额受让和超额收益让渡。具体分为两档,根据子基金分别达成2倍、2.5倍的返投要求时,给予投资机构不同收益的让利。“‘合伙人’意味着和市场机构一起分享高新区优质企业和人才发展的收益。高新区用独特的让利机制,将投资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让渡市场投资机构。”上述负责人明确表示,“合伙人基金功能定位是‘基金引才’、‘基金育才’,相较于直接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优化人才创业的融资环境。”合伙人基金可常年申报,天堂硅谷、东科创投、同鑫利诚是2021年首批申请获批的社会投资机构。其中天堂硅谷已经投资对象包括了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
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孙雷蒙博士在接受支点财经记者采访时说:“以前光谷在创业型企业的投资是不充分的,企业融资需要寻找外地机构,但受限于外地机构在武汉的投资份额,在项目过会和融资上比较困难。合伙人基金则比较支持对武汉本土人才企业的投资,对企业融资来说更加方便快捷。希望光谷出现更多风投性的母基金,把投资决定权交给市场、交给投资机构。”去年底,华引芯宣布完成1.3亿元B1轮融资,此轮融资的投资方就包括天堂硅谷。这家成立仅4年的光谷瞪羚企业已完成5轮累计数亿元的融资。目前,华引芯自主研发的倒装、垂直、高压和Mini/Micro-LED芯片与光源性能均已达到世界一线水平。天堂硅谷合伙人夏铮对记者表示:“政府的政策很接地气,推荐的项目也是投资机构青睐的。我们运行的6.25亿子基金,设立时间不到一年,投资高新区企业占60%,覆盖新能源、光芯电等领域。后续会更多关注交叉学科,比如芯片在健康领域上的应用这类项目,目前后备企业有12家左右。”在光谷,投人才就是投产业、投未来。夏铮感叹:“3551人才计划对东湖高新区的创新企业有很好的带动作用。投资机构投企业、投行业、投人,和光谷的定位高度契合,我们愿意为企业家、创业者们提供更多地资金支持。”据悉,东湖高新区还正在研究设立人才发展基金,进一步丰富光谷的人才投资体系。